——纪念董希文先生诞辰109周年—— 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董希文先生,生前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呕心沥血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为中国的美术教育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印记。 詹建俊先生在与董希文先生共同执教中央美院董希文工作室期间,他们相互理解与尊敬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今天以詹先生的这篇文章来缅怀令我们尊敬的先师们。
2023-06-22
【5·18国际博物馆日】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已于5月5日闭幕,本视频选自展览期间举办的系列讲座第18期,以馈读者回顾研习。 【点击播放视频】张鹏:丝路艺术的五个故事——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辈艺术家们
2023-05-18
以下文章来源于美术杂志社 ,作者《美术》杂志社美术杂志社.1950年创刊,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CSSCI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AMI核心本文选自《边疆、民族与国族建构——20世纪40年代的旅边写生与哈萨克族人的形塑》中的第三章,原载《美术》杂志 2023年第1期。原文摘要:20世纪40年代西行艺术家对边地族群的写生与表达,汇入了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边疆题材不但是理解中国多族群的独...
2023-05-08
董希文身体力行地探索出一条可以借鉴的艺术道路:对艺术技法的深入钻研,对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开放学习,并借由艺术的工作把这些与个体的现实生活和感悟相结合——对董希文而言,他始终保留着艺术家作为人的真诚,对内心自我感受的尊重,艺术感知力的新鲜。
2023-04-04
漫画家詹同老友毕克官在他的漫画选集自序中这样写道:“…事有凑巧,同班里有几位同学也喜欢漫画,尤其是詹同和我的习性爱好更为接近,他还有个'怪癖’:走路用脚踢地——为的是寻找青花瓷片,收集上面类似漫画形象的人物图案。我们显然都有点'不务正业’,因此,素描只能得4分。”这里指的是五十年代初期,我们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的经历。话说得一点不假,...
2023-03-13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于2014年12月1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并举行了“董希文与油画中国风”专题研讨会。 现将当年会议记录整理的两个版本一并呈现,相互补充,供读者更详细的了解与会者的发言内容。
2023-03-03
2022年8月,北京民生美术馆举办“敦煌艺术大展”,董希文先生早年在敦煌画的一件长卷大画展出了,是董先生家里的收藏,画的卷尾有“《云南驮马图》民国卅三年十二月稿”的字款。无论对董先生,还是中国现代美术史,或油画民族化的认识,这件长卷大画的披露,都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讲起油画的民族化,讲起咱们中国人自己气派和审美...
2023-02-08
CCTV共和国符号 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 2023-02-01 09:00发表于北京【视频】《共和国符号》第7集:天安门毛主席画像 视频详见公众号 ...
2023-02-01
CCTV共和国符号 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 2023-01-29 09:00发表于北京【视频】《共和国符号》第5集:人民英雄纪念碑 视频详见公众号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字的分量比泰山还重。...
2023-01-29
CCTV美术里的中国 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 2023-01-27 09:00发表于北京↓ ↓ ↓【视频】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哈萨克牧羊女》视频详见公众号当他走进莫高窟,在艺术古老的光华中,追寻灵感的钥匙。几何图形,构筑起雪山,向天空展示出晶莹。流动块面,铺展成大地,承托起哈萨克族牧民奔放的喜悦。粗犷边线,勾勒出生活图景,那是哈萨克族牧羊女的美好生活。生机、生命、生活,在画布中常...
2023-01-27
侯先生这篇充满深情的文章以董希文的入党介绍人和党小组长的身份真实记录了在那个激情年代,一个诚实的艺术家是如何为祖国的新生奉献才华,又是如何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因言获罪、蒙冤受屈经受折磨的。
2023-01-17
詹建俊和董希文是亦师亦友的两位先生,他们曾共同执教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非常感谢詹先生满怀深情的记录了特殊时期的这一段历史(见链接)。请阅读 詹建俊:董希文先生的“兼收并蓄”和“顺水推舟”以此视频深切缅怀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会长,原董希文工作...
2023-01-12
他在不事张扬的平和外表下有着坚韧的性格,无论顺境或逆境都始终保持着冷静思考的独立人格,他敢为社会担当使命的勇气和“一笔下去负千年重任”的精神,以及谦逊自省、正直不阿、待人友爱的美德都令我们永远深深的怀念、充满敬意。
2023-01-08
侯一民 1930-2023.1.1 李化吉 1931-2022.12.29 钟涵 1929-2023.1.2 邵伟尧 1938-2022.12.26 周令钊 1919-2023.1.3
2023-01-04
董希文的这幅油画作品,是他在水库工地的现场写生,真实地反应了当年人们蓬勃的劳动热情,不仅是那个理想主义时代的缩影,也承载着他个人的美学观念,正如他曾经写道的那样,“今天,我们要追求的是健康的、乐观主义的、英雄的、光明灿烂的强有力的艺术”。
2022-12-31
通过对1948-1951年3次官方敦煌壁画临摹展览中的董希文作品的检视,从敦煌壁画研究的逆向反证,揭示了董希文在敦煌的多重研究任务,并从事北朝早期壁画的专题研究,他的临摹研究直接关联他的创作。但在数年内历史条件的剧烈变化中,敦煌的...
2022-11-29
这个题目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将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置于中国画、西洋画、摄影、影像等绘画内外的综合媒介环境下来看待其艺术特点,并把这一划时代历史经典之作与围绕开国大典以及新中国形象塑造而构成的整个视觉表达系统联系起来,探寻中国对内对外集中展示自身形象的核心要义。二是从董希文民族化表达所连接的国际网络着眼,厘清其...
2022-10-14
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董希文的代表作《开国大典》。原作高230cm,长400cm。毛主席称赞这幅油画“有着独特的民族形式”。原作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 230x400cm...
2022-10-01
最近由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已经在北京拉开帷幕。展览分别以“经典敦煌艺术”、“藏经洞专题”、再现千年石窟艺术的不朽神韵和敦煌学的博大宏阔,以“1940年以来的敦煌艺术手法与精神”展现敦煌艺术的现实活力。展览超过280组件作品。其中,复制洞窟8座,文物级壁画...
2022-09-26
袁运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回顾展“袁运生的历程”于2022年7月5日至10月16日在上海 龙美术馆(西岸馆)主展厅展出,两百多件作品贯穿袁运生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创作,时间跨度长达70年之久。8月7日开幕当天举办了研讨会,袁运生的同学、同道、好友、学者、学生等做了深入的发言。本公众号仅刊登董希文女儿董一沙的发言部分...
2022-08-18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栏目:百万雄师下江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是毛主席1949年4月下旬所写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第一句。七十多年过去,重读这诗句,自信豪迈之气扑面而来。1959至1960年,画家董希文根据解放军渡过长江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事件,创作了油画《百万雄师下江南》。这幅画作,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如今,透过画面,我们仍能...
2022-08-05
父亲的《自画像》是他在二十几岁身为杭州国立艺专的学生时所画。风格纯朴、坚实,犹如他本人诚恳又严谨。当年被林风眠、李超士先生称赞为“没有一笔俗气”,并挂在教师的展览室里。父亲之后成为了作品丰厚的大家,却始终保持着孜孜不倦年轻的心,他在生命最后的日...
2022-06-19
今年端午是董希文先生诞辰108周年的日子,多年来社会各界对董希文艺术不断做出深入的研究,今天特此刊登“国风境界——纪念董希文诞辰九十五周年写生作品展”的回顾,以示纪念。
2022-06-03
1955年,董希文重走长征路并沿途写生《原始森林下的木材厂》局部:【视频】听中国油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宛少军 解读董希文先生作品《原始森林下的木材厂》,时长03:39国家大剧院与中国油画学会联合主办的“山河交响——中国南方油画山水...
2022-05-18
费正1938年4月生于重庆 祖籍江苏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董希文教授工作室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董希文教授工作室研究生毕业1986年赴法国巴黎吕霞光画室学习曾在解放军部队从事美术工作河北画院专职画家、河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22年5月1日 逝世于河北石家庄 费 正 自 述1957年我考入中央美术...
2022-05-04
原创 董希文 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 2022-05-01 09:00 发表于北京 五·一节 致敬平凡的劳动者们 董希文 《鼓足干劲》 纸本水粉 1958年(老印刷品翻拍)欢迎关注公众号,查看往期文章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介绍董希文艺术(画作与画论)及相关的研究与纪事6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除特殊标明外,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编辑制作 如需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董希文,1914年端午生于浙...
2022-05-01
王伯勋 从《开国大典》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到《红军过草地》[2]问世,董希文迎来了个人艺术生涯中的鼎盛时期。正如侯一民先生在《回忆董希文》一文中所说:“他从一个在敦煌寂寞苦修、谨慎寡言的人变成了一个热烈拥抱生活、激情澎湃的人。……在他春风得意的几年中,他背着画箱,骑着黑马,穿越长征路,以惊人的速度敏锐地捕捉雪山草地给他的一切。他如鱼得水,在天宽地阔的藏区面对解放了的农奴,他激情满怀。”
2022-04-25
以下文章来源于美术观察,作者高俊、赵兴红主持人语:本期[时代人物]推介李化吉教授,他的艺术经历了丰富的时代变迁与人生历练,丰厚而动人。他的艺术思想与教学主张发人深思,通过他70年艺术创作实践的回顾与思考,可以对当代艺术家的成长与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阴澍雨、张译丹李化吉 (左) 接受高俊、赵兴红采访李化吉,满族,1931年生于北京。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美术科,1949年后任第二野战军及...
2022-03-29
本文是2022年1月11日杨天歌在激发研究所的讲座分享“抗战时期的西南写生——董希文、庞薰琹、关山月在贵州”的部分讲稿,聚焦了1940年代初的抗战背景下,董希文、关山月与庞薰琹三位先生在贵州(尤其是苗区)的故事和创作
2022-03-07
三十岁时三临《舍身饲虎》 1943 年,董希文29岁时,在陪都重庆参观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在中央图书馆举办的“敦 煌艺术及西北风俗写生展”,考察团团长王子云说:“此次展览, 系代表魏、唐文化遗迹之一部分,石窟所藏之古物及宝贵之壁画,因无人保护,多被摧毁,此次所展览,亦为在敦煌收获之一部分。 而此次展览之意义,则在于提起社会人士对中国固有文化之注视,并提供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以参考。”深为敦煌艺术魅力
2022-01-08
回到北京后,董希文将这次写生稿整理出来,完成了油画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在董希文的笔下,这片土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希望1950年10月,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西藏昌都冉冉升起。昌都是西藏的东大门,昌都的解放使西藏的百万农奴看到了幸福和自由的曙光。西藏和平解放百万农奴翻身做主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作出战略决策——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在命令中国...
2021-12-31
|